信貸力度升級造船市場蠢蠢欲動
2013-08-14 08:06:58 來源:上海航運交易所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近年來,受國際、國內宏觀經濟影響,航運市場運力供需失衡、運價持續低迷,航運企業經營困難。同時,企業資金緊張、還貸“壓力山大”不斷困擾著不少航運企業掌舵人。然而,市場在經歷了多年的低迷市況之后,新造船價格已跌無可跌;盡管航運復蘇仍遲遲不見端倪,但航運業在未來3-5年中必然迎來復興時日的預判已成業內共識,在這樣的預期之下,無論是業界大佬、蝦兵蟹將,還是扼住造船咽喉的船舶融資機構,都不愿錯過底部擴張的良機,都夢想從即將到來的航運復蘇紅利中分得一杯羹。
根據船舶經紀商Golden Destiny最新的周報,上周全球船東共下單訂造了96艘新船,總運力為5532193載重噸,其中包括42艘散貨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、4艘油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、5艘液化氣運輸船、17艘集裝箱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、1艘汽車運輸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和19艘特種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。另外,有70份訂單未公布具體價格,剩余26份新訂單總投資成本約為17.8億美元。
近日,針對制約航運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——融資難,浙江舟山市政府出臺《關于幫扶航運業平穩有序發展的若干意見》,明確從加大轉貸支持力度、優化信貸支持、降低融資成本、鼓勵融資創新這四個方面提出具體意見,努力優化航運業的融資環境。
據舟山市港航管理局數據,截至2013年6月底,舟山市港航局已累計受理29家航運企業的申請,發放航運業臨時周轉資金82筆,使用資金規模達到12.44億元。較2012年同期,轉貸筆數增加7筆,轉貸金額增加1.14億元。
相比舟山市這樣的地方隊的信貸支持,作為國家隊的中國進出口銀行(Cexim)似乎更應該有所作為。面對國內企業不斷擴大的海工業務融資需求,中國進出口銀行憑借在船舶融資領域19年積累的業務經驗,將海工裝備制造項目納入船舶出口賣方信貸支持范圍,同時通過提供專項美元資金,重點支持船東在我國企業訂造高端海工裝備,為企業注入競爭活力!
去年12月4日,中國進出口銀行在其舉辦的2012年船舶融資國際論壇上連簽5筆船舶融資大單,合同總金額接近70億元人民幣。對于寒冬般清冷的造船與航運市場,這70億元猶如一支強心劑。在助力國內高技術、高附加值船舶訂造與出口的同時,中國進出口銀行還致力幫助國內航運企業通過多樣化的融資方式,以新汰舊,不斷優化船隊結構,提高資金的流動性,以保持市場核心競爭力。
今年2月,中國進出口銀行計劃在2013年提供大約30億美元規模的船舶金融項目,與上一年度21億美元的融資額度相比,或上升四成以上。截至今年5月末,進出口銀行累計發放船舶類貸款金額共計2728.24億元人民幣,貸款余額為720.4億元人民幣。